人性本善的论点
1、人性本善的论点作文
(1)、如果你对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难以理解,那么可以反问自己,你对什么会有同情心,是不是和你越相似,同情心越强?蚂蚁和猴子同时被屠杀,你更会同情谁?
(2)、这篇文章并非“事后”诸葛亮,而是深知文字的功能有时候跟语言是完全不同的,并且,无论是“善”“恶”这个话题,还是惊叹于作为初中学生现场精彩的表达,都值得再多说两句。
(3)、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正是因为有罪我们才会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世界干嘛?就是来赎罪的。
(4)、这论点有道理吗?有道理,它就像说“大象耳朵像扇子”一样准确。但这个结论成立吗?不成立,因为“大象不像扇子”。
(5)、只有将人们身体里的“恶”,关在由社会主流价值观、法律所编织的“笼子”里,才能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将国家治理成以良性竞争氛围为主体的“善治”之邦!
(6)、我们能看到的是,劳资矛盾是很复杂的一回事,形势不同、时代不同,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不同,所以没办法拿出统一的结论。在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资本当然是强势;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资本又确实是弱势——比如最近国家下发了关于延长假期的通知,确实有不少企业主遇到了困难,工资必须照发,而收入却几乎为零。
(7)、过分的怜悯者可能连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也做不好,因为他随时准备去可怜别人,他有着最丰富的泪腺,愿意迅速地回应任何一声叹息,如果不能自然遇到同情的对象,他甚至准备去发现他们,这就使他无意中成为一个窥探隐私者了。而我们也得警惕这样一种危险:即怜悯转变为一种嫉妒,如果自己不能够自立,不能够自知,不能够以理性恰如其分地掌握自己的感情,而是使自己的感情完全依别人的境遇为转移,随着别人的境遇由坏变好,善意的怜悯就可能变为恶意的嫉妒。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在这种转变中丝毫不感觉到矛盾。有时最能同情人者恰恰又是最会嫉妒人者,他们在这两个方面都是感情最丰富者。
(8)、●团学活动|“笔墨颂清廉”书画大赛获奖名单出炉啦!
(9)、●辩论赛︱金钱是万恶之源VS金钱不是万恶之源
(10)、其实,按照如今的地图划分,卢梭并不是法国人。虽然后世法国人都很崇拜他,可是他1712年出生在瑞士的日内瓦。日内瓦特产大家都清楚。大名鼎鼎的江诗丹顿和百达翡丽手表就产自日内瓦,卢梭的父亲就是当地的一位普通的钟表匠。
(11)、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12)、虽然难免有个别品格高尚的买家和卖家,处处为他人找想,但如果人人利他不利己,市场经济学就要崩塌了。现实情况,人性本恶的市场经济学在整个世界,运行得相当平稳,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
(13)、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14)、于是,孟荀二人开始打架,但是,很可惜的是,荀子没有打赢孟子,所以,孟子被人捧成圣人,才有后来的孔孟之说。
(15)、什么“三纲者,君臣义”就不谈了,开篇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我就极不认同。
(16)、从此,屈原读书更用功了。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楚国国王看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当官,管理国家大事。
(17)、几天后,罗伯特在乡间俱乐部用餐,一位高尔夫球协会的官员问他:“上周比赛后,在停车场有个年轻女子和你搭讪?罗伯特点点头。“她是不是说有个病入膏肓的孩子,急需医药费,向你要钱?”官员接着问。“对。”罗伯特平静地回答。“老兄,我希望你没给她太多。她是个职业骗子。已经有三四个高尔夫球协会的会员上过她的当了!”
(18)、1993年大专辩论赛,复旦大学持抽到反方观点“人性本恶”,复旦大学的辩手举出很多现实例子,证明人性的丑恶,而且明确指出,正是因为人性不善,所以才需要道德和法律来约束和教化。复旦大学的其中的一位辩手蒋昌建如今已是著名的主持人。
(19)、卢梭在很年轻时就写过一部影响了几个世纪的教育哲学论著《爱弥儿》,主张尊重儿童自然天性,成为后世因材施教的典范。然鹅一手打造自己谆谆教诲形象的他,真实生活中却把自己的5个亲生孩子都送进了孤儿院。这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让我们一起走近今天的主人公,让.雅克.卢梭。
(20)、春秋时期有个楚惠王,有一天,他吃酸菜,发现酸菜里有一只水蛭。如果把水蛭挑出来,厨师就会因此被处死。他怜悯厨师,就不声不响连水蛭一起吞下去了。到了晚上,楚惠王大便时,不但把水蛭排泄了出来,而且原来肚子疼的病也痊愈了。
2、人性本善的论点和总结
(1)、在无穷无尽的占有欲的加持下,人类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各种方式显露出来,人性中的“恶”的存在,就此得到了佐证。
(2)、之所以能当领导,那心里装的肯定都是我们老百姓吧,这么好的领导肯定是君子吧?
(3)、顺带的,我想说,许多时候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讨论大词,讨论过于空洞的概念,因为这种讨论没有意义,不可能有结果。
(4)、卢梭虽然不像其他思想家那样接受过系统教育,但是广泛的阅读和天生聪颖的特质让他迅速变得与众不同起来。按照他的《忏悔录》的记载,小卢梭并不是个乖宝宝,属于偷偷掀裙子的那种熊孩子。在16岁那年,他遇到29岁的华伦夫人,两人很快相爱并同居了。他俩分别改变了对方的人生,华伦夫人给了他安定的生活,良好的教养和男欢女爱,更重要的是给了他童年所缺失的母爱,这让他逐渐成长为内心充盈,关注社会,具备良好人文和艺术素养的人。
(5)、人在试着达成他善的意图的时候,可能会口出恶言,可能会伤害别人。可是,原则上我们相信,没有人天生就想要危害人间,没有人天性想要邪恶地去伤害人。而所有的恶都是来自勿入歧途的善。现在的宇宙人生观确定这一点,所有的恶都是善意的想法的扭曲。
(6)、如果只是一个老百姓,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大不到哪里去,最多偷只鸡摸个狗罢了,而如果你这家伙是美国总统,你一旦干起坏事来,那不是全人类都要跟着受难吗?
(7)、要是寻求对人性的一种概括性的解释,人们肯定不会满意如扬雄的性二元论或韩愈的性三品说,因为人性就意味着人的天性、本性、共性,就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对人性的基本因素或主要倾向的解释。扬、韩仅描述事实,而我们还需要一种对事实的概括。而从道德的观点看,我们也不会总是满足于“性白板说”。究竟人的善端超过恶端,还是恶端超过善端呢?我们最终将还是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8)、是的,传统经典我读得确实不多,因为往往读到一半就实在是读不下去了,就好像你第一次吃到了屎,非要把它吃完才能证明那是一坨屎吗?
(9)、小说家: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
(10)、而真正要以“是”或“否”的形式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看来还是会自然地倾向于同意孟子的结论,其理由已如上述:这一性善已由恻隐之心指示给我们。
(11)、孟子说,人性善。《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12)、传世著作主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大部分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了。
(13)、我们之所以要旁及性善性恶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对伦理学关系重大。然而,当我们指出了恻隐的重要道德意义之后,我们也得谈到它的不足。在此,“源头”的比喻又可以用上了。作为源头,恻隐还有必要发展,有必要扩充。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良知正要在对这一点恻隐之心的推广工夫中朗现。
(14)、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的辩题是人性本善,推荐大家上爱奇艺搜索看一下,正反两方的观点都非常非常精彩。听从接纳并思考正反两方的观点,可以让我们有辩证的思维与接纳去看待。
(15)、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
(16)、那怎么道德自律呢?先定规矩,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17)、此次比赛由现代文秘22-4班和早期教育22-1班精心准备,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了四位评委,他们分别是:人文团委副书记苏晨悦、学生会执行主席黄杨杨、21级优秀辩手刘凯、陈佳佳。
(18)、我们总在强调“以德治国”,我们总认为人性本善,通过“道德自律”去建设一个完美的社会。
(19)、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20)、“大同社会”听起来多好听啊,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
3、人性本善的论点论据
(1)、科学家意外的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2)、而原本处于生产力更高水平的人群,则想方设法地从那些刚刚发现远处世界的群体中,“摄取”资源。
(3)、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单纯的恻隐之情上驻足,它必须得到扩充和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是在个人道德的领域内,另一方面是在社会伦理的领域内。在个人道德领域内的发展,比方说有范围的扩展,这类似于孟子所说的“推恩”,在传统上一般是这样一个次序:父母→亲人→族人→朋友→熟人→乡人→国人→人类,最后乃至于动物和自然界;而在程度上也有由负面的同情他人痛苦的恻隐心,进到正面的为人谋利造福的慈善心;至于由怜悯好人→怜悯常人→怜悯罪人这样一种进展,则显然带有宗教的意味。
(4)、有一天,屈原家门前的大石头缝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老百姓把米背回家,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5)、一个国家的规矩是皇上定的,全天下的人都要遵守,而皇上除外。
(6)、回到家里,孙叔敖闷闷不乐,饭也不吃,一个人坐在油灯前看书发呆。他母亲看到便问他道:“孩子,你今天是怎么啦?”孙叔敖抬头看了看母亲,摇摇头说:“没什么。”然后低下头去,依然无精打采。母亲伸出手,摸了摸他的额头说:“是不是生病了?”孙叔敖再也憋不住了,一下扯住母亲的衣袖伤心地哭起来。
(7)、“原罪”这个理论对于西方人带来重要的思想启蒙,由此而推论,它绝不假定任何一个人都具备道德的自律能力。
(8)、话题说到这貌似已经偏离了辩论这件事儿,不过我觉得在生活当中辨别清楚哪些问题是用科学的方法,哪些是用形而上的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科学的方法就摆在那,天赋和兴趣不同,涉猎的领域和深度也会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在面对人生问题当中具备形而上的能力。是善,是恶还是我们看作善、恶,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更容易运用更高的观点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关于这一点,辩论当中同学们都提到了一些办法,比如说我们要完善法律,要发展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基于我们把人看作什么?而不是明确人”是“什么,人若是善的,就不需要法律,人若是恶的,教育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是家长,孩子任何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都应该反思家长自身的问题,这未必科学,但这样想也没什么不对的;再比如说老师,把有些孩子看成是不可救药的坏蛋,就是一个”事实“的方式,把所有的学生都看作是发展中的人,坚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改变学生,就是一种形而上的态度和方法,如此更容易让人获得幸福感。
(9)、“先去确定他的本质是善的。”——请你以这样角度去看你周遭的人。有时候他的做法的确让人讨厌,难以原谅,但那并不代表这就是人性,不要因此失去了自己对人性的信心,这非常重要。比如,不要因为一两个男人抛弃过你,就说天下没有好男人。
(10)、在正反双方总结陈词之后,团委副书记苏晨悦和21级优秀辩手刘凯为这场精彩绝伦的辩论赛做出了点评。苏晨悦提及辩论双方表达铿锵有力,清晰地抛出每一个观点论据,而刘凯则肯定了大家的优异之处,但也道出了大家准备中的不足。相信经过此次辩论赛,大家都受益匪浅,既锻炼了能力与口才,也丰富了经验与知识。
(11)、孟子为鼓励滕文公,表达了自己“人性本善”的思想:人与生俱来的就是善良的本性,只是有些人被环境所诱惑,被私欲遮盖了双眼,不能守护自己的本心,由此才生了恶习。
(12)、德国一家人类进化研究所致力于寻找人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源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一群婴儿面对各种环境时如何反应协作。他们意外地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13)、人性中“恶”的比例,并没有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增长而减少。
(14)、针对儒家思想中有个人性可以改良的论点,李资政不置可否,但他认为可以通过训练和管教来对人进行约束。
(15)、复杂在哪里?主要在于我们天生有求生存、求“发展”的本能。生存,很容易理解,需要获得维系生命所必备的诸如食物、住房等物品。
(16)、 而且他们两个说的侧重点也不同,荀子说性恶,是说如果没有礼义的约束,因为资源的稀缺,人们会必然走向争斗和互相戕害;而在这个同时,我不认为人性中就没有蕴藏着向善的强大动力。因为这里是荀子的论证的唯一一个漏洞,如果人性必然会因为对欲望的追逐而走向恶,那么善从何来?我们又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用一个日常的经验来说,即使我们都在尔虞我诈、互相背叛、互相欺骗的环境里挣扎求生,可是谁又真的一点都不向往那种可以完全把自己的后背相互交付的兄弟、夫妻、亲人?谁有真的不想让这个社会变的更好一点,让自己的孩子不再需要像自己这样艰难的挣扎求生呢?
(17)、在我们小学的时候,三字经里面讲到过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那时年少,不曾对之有过怀疑。
(18)、而我们呢?人性本善啊,一个地位越高的人他的道德水准肯定就越高,皇上都是圣人,老百姓都是君子,所以要“以德治国”,提倡道德自律。
(19)、这时,屈原的爸爸发现自家粮仓中的大米越来越少,他很奇怪。
(20)、也许不太严谨,但某种意义上说,发展与欲求基本上可以用等号相连。
4、人性本善的论点英文
(1)、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