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爱国精神的诗句
1、表达爱国精神的诗句和名言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
(4)、近来读了易白新写的诗《“屈原同志”》十分感动,看到不少文友都舞文弄墨写起了评论,作为关注易白多年的忠实读者,我觉得也有必要写篇评论谈谈对其诗歌的解读,因为爱国主义题材的诗歌写作,在当下文坛来说,比较稀少,比较欠缺,而且不太好写。
(5)、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8)、译文: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0)、这是一个时代的人民期待和平,热爱国家的共同美好愿望,也是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在爱国诗人这点上,杜甫是当仁不让的。其实除了这首《春望》,如《蜀相》里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登楼》里的“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等诗句都能体现杜甫对国家,对人民深深地热爱,这种因国家而忧愁的情怀,是杜甫最真实的写照与最明显的特征。
(11)、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
(12)、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3)、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4)、译文:身虽死啊精神不死显威灵,就是做鬼啊也是鬼中雄。
(1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16)、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17)、 文天祥自小出生在江西庐陵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父亲革斋藏书很多,据文天祥在他的《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中说:“先父嗜书如命,整天躲在书房里茶饭不思,夜寝不眠,那些书卷堆积如山,每本书都是他亲自标示排列,经、史、子集秩序井然,无一本混乱。”足见革斋先生热爱读书,精细而又广博。革斋先生自己博学多识,同时更重视孩子们的学业,除了自己亲自教习外,还四处寻找名师训教。当时很多知名的老师都在文家授过课,其中包括当时以品德操行、宗法儒道闻名州郡的欧阳守道,欧阳守道号巽斋,乃是理学巨擘朱熹的再传弟子。在众多老师中,文天祥对尊师欧阳守道是十分敬慕的,其《祭欧阳巽斋先生》文中记载:“先生的心怀,真挚如赤子,宁愿别人议论他迂腐,宁肯别人嘲笑他好骗。先生的品德,慈爱如父母,总为人们的冷暖而忧虑,总为人们的温饱而担心……”又其《贺秘书欧阳巽斋先生迁居》中说:“天下经纶犹一室,时人尚敢说吾迂。”足见文天祥对欧阳守道的品德操行及学识都是十分倾慕的。可以这么说,文天祥在其青少年时期,受父亲和欧阳守道的教育影响是很大的,词章记诵之学可能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在敦品励行方面,则主要得益于欧阳守道。
(18)、 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 —— 吴玉章
(19)、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
(20)、 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 苏步青
2、表达爱国精神的诗句古诗
(1)、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2)、黑山:又名杀胡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南;弓添硬:指天气寒冷,弓变得更硬。
(3)、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卢僎《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5)、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6)、 文天祥的爱国诗歌是以其真挚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热情炙烈的精神气质见长的,其犹如一颗燃烧着火焰的星子,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导航星!
(7)、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8)、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9)、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守仁《元夕二首》
(10)、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1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2)、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13)、宁可一死,也要把从先辈手中接管的祖国交给我们的后代。这就是我们的信念,这就是我们的忠诚华兹华斯
(1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5)、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16)、易白新近发表的爱国主义诗歌《写给“台湾”的家书》非常有份量。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8)、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____屈原《国殇》
(19)、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20)、文氏字辈丨广西百色那毕逻索瓦窑屯文姓的来源
3、表示爱国精神的诗句
(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2)、“诗品出于人品”,只有品德崇高的人,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来。
(3)、这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
(4)、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
(5)、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
(6)、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8)、时间往前,朝代更迭,可属于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爱国精神却始终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日日夜夜提醒着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一刻也不曾忘记,一刻也不敢忘记。这种爱国精神,体现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里,体现在抗倭英雄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里,更体现在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里。它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是“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节气,是爱国诗人笔下的一句又一句的感动!
(9)、 文天祥5岁时,就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其好友邓光荐在其《文丞相督府忠义传》里详细描述说:“夜呼近灯诵日课。诵竟,旁摘曲诘,使不早恬,以习于弗懈。小失睡,即示颜色。虽盛寒暑,不纵检束。”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无论寒暑变迁,文天祥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稍有懈怠,就要受到父亲和老师的训斥。自幼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耳濡目染,文天祥除了饱读诗书、潜行力学外,还初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儿时爱读忠臣传,不谓身当百六秋”(《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而在《宋史·文天祥传》中也有记述,有一次,年轻的文天祥去庐陵学宫游览,看见学宫祠堂内供奉着三名乡贤:欧阳修、杨邦、胡铨,这三个人死后都被朝廷谥为“忠”,移入祠堂受人供奉,“三忠祠”遂成。文天祥欣然慕之,激动万分地说:“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可以看出文天祥青年时代就怀着一颗忠君爱国之心,希望自己逝后也可以进入“三忠祠”,成为人们崇敬的榜样,祭祀的对象。
(10)、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1)、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2)、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 肯尼迪
(13)、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15)、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16)、?《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7)、 这是一首咏物诗,实际上作者借吟咏石灰以言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清白忠贞、矢志不移的坦荡胸怀。诗的大意说: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铁锤的敲击和开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在烈火中焚烧,也好像很平常。虽然粉身碎骨,变成了粉末,也毫不惧怕,为的是要把清白留在人世间。
(1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 —— 爱迪生
4、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诗句
(1)、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2)、?赏析:诗人将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3)、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 巴金
(4)、 但我们无法否认和贬低这位伟大政治家和诗人的价值,正如我们无法否认那首《过零丁洋》,因为诗中的悲怆激奋、大义凛然,已经传诵千古,成为鼓舞后代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格言;我们也无法否认《正气歌》是一首感情强烈、笔墨淋漓的好诗,因为它充分反映了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的忠义情怀和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充满了昂扬的战斗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让我们深知作者这种“正气”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坚持正义、敢于斗争的传统精神之中的;我们更无法否认《指南录》和《指南后录》中那一百多首绝句,因为它详细地记述了作者苦难危险间不容发的经历,表现出民族大义万古不磨的气节,它已载入史册,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学遗产,最现实的爱国教材。
(5)、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6)、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7)、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8)、?《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清·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9)、——曹植《白马篇》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0)、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11)、诗的大意说: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铁锤的敲击和开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在烈火中焚烧,也好像很平常。
(12)、·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9岁的生日。见证风雨、收获成长,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愈发自信而坚强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