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的经典言论及对我的启迪精选61句文案

说说大全 编辑:
导读孔子的经典言论 1、孔子经典言论影响作文 (1)、(注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2)、(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

孔子的经典言论

1、孔子经典言论影响作文

(1)、(注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2)、(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3)、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神。

(4)、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想法和体会。

(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6)、子路曾在邵地做官。当时掌握鲁国实权的季氏命令人们在五个月以内修筑一条运河。而邵地正好被这条计划中的运河穿过。

(7)、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孔子说:默默地将(所见所闻)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什么呢?

(1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2)、译文: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支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13)、关注翡翠商城号“xs6633”每天查看超值翡翠!

(14)、鲁昭公五年(公元前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1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6)、(注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17)、·德不孤,必有邻。(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邻。

(1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人都没能侍奉好,还谈什么事奉鬼呢?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是个人的习性却相距很远。

2、孔子的经典言论及对我的启迪

(1)、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3)、孔子说:只要是带点薄礼来主动求见的,我从没有不对他给予教诲的。

(4)、(注释)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7)、孔子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祖先是商朝的开国君王商汤。在三监之乱后,周成王为安抚商国的贵族及其后裔,周公奉周成王之名赐封商纣王的.庶出的兄弟微子启在商丘建立宋国,用来供奉商朝的宗祀。在微子启去世后,他的弟弟微仲登上了帝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为孔父家嘉。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夫,曾经做过大司马,有封地在宋国的夏邑。由于他不幸在宫廷的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为了躲避灾祸逃亡到鲁国的陬邑生活。木金父之子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生父,是鲁国的陬邑大夫。

(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孔子路过匡城(今河南睢县)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卫国。

(11)、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不带任何功利,纯洁而不含杂质,容易让人心地亲近;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甜蜜得酒一样,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

(1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13)、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孔子《论语》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16)、    孔子35岁时,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败逃。孔子离开鲁国到了齐国,然而孔子在齐国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又回到鲁国。先后做过中都宰、司空和大司寇,此后他周游列国,到过卫、曹、宋、陈、蔡等国,向各国君主宣传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但却处处碰壁。孔子落难时曾振聋发聩“三问弟子”,他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疑问?面对不堪的人生困境,孔子还能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吗?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8)、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1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0)、“‘温故而知新’,当今这句圣训已沦为老生常谈,但罕见切磋探讨。”刘定一教授坦言,“作为孔子提出的为师底线,似易实难。要温故,首先是要认识到优秀的文化经典值得温,像孔子般信而好古,而今连《论语》这部中国人的圣经,都很少有教师去温,遑论其他;除此之外,各科经典取用不竭,能从温习中发掘出新意提出质疑与批判、更组合搭配形成整体涌现性(如开中药方),今天最为缺乏。”

3、孔子的经典言论有哪些

(1)、(注释)见到利益就能够想一想是否合乎道义,遇到危难愿意献出生命,长时间处于困顿之境而不忘平生所立的誓言,也可以称作完人。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4)、(注释)遇到可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5)、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

(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0)、孔子是每个人的人生导师,他殷切地给后人提出12个字的期望,对每个人都适用。那便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刘定一教授说,“这12个字要求每个人从心开始,修己以敬。对天道的消化,变成心得,凡是处理真正依于‘仁’,对工作要游刃有余,精通业务。”

(11)、《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2)、译文: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14)、译文:得民心的人多人帮助,不得民心的人自然没有人支持他。就连亲戚也会疏远自己。支持你的人多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16)、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7)、·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我不报怨天,也不责备别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啊!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9)、·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出处)《列子·仲尼第四》(译文)我哪敢当圣人,我不过是学问广博知识丰富就是了。

(20)、·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孔子的经典言论作文600字

(1)、出自《论语·学而》(译文)不怕别人不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